国民经济管理

  • 社会保障、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基于中国省域数据的耦合实证分析

    杨亮;丁金宏;

    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基于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分析,发现2001—2011年中国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保持着良性互动,两者的关系从磨合阶段逐渐趋向协调适应。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水平的区域差异明显,经济发展水平高的省份,其社会保障水平也相对较高,但西部地区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一定的不匹配性,尽管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社会保障水平较高。从协调等级看,优质、良好协调和严重失调的省份较少,多数省份属于协调发展的中间类型,并且东部地区协调度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

    2014年01期 v.28;No.236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下载次数:9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165 ]
  • 土地流转与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农产品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启示

    郝大江;范静媛;

    准确厘清土地流转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机制事关"农村集体土地入市"。基于空间经济模型评价土地流转与农业发展绩效,揭示土地流转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机理,其土地流转规模对稳态下的农业经济发展速度具有重要影响。现代综合配套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规范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而任务的实施必然需要农产品主产区补偿机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014年01期 v.28;No.236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4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05 ]
  • 论我国“四化”同步发展的逻辑基点与充要条件

    曹前满;

    当前,我国面临要素成本上升、产能过剩与内需不足,以及城乡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结构问题。"四化"是社会转型与结构变迁的四个方面,四化存在发展逻辑层面的先后,同时存在发展结构层面的同步。研究发现,四化各自肩负特殊时代使命,交互协调,四化同步发展的逻辑起点是结构转型。四化同步发展关键在于构建城镇化体系,适应经济发展的内需化发展。

    2014年01期 v.28;No.236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49 ]
  • 多维贫困测量及述评

    张全红;周强;

    贫困的测量是各国贫困研究关注的焦点,测量方法随着对贫困概念认识的深化不断变化。如何科学合理地对多维贫困指数进行筛选,成为多维贫困分析和测量的关键。研究发现,非公理标准下的多维贫困指数具有算法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但缺陷在于各维度间相关性较强且权重分配具有主观性;公理化标准下的多维贫困指数,虽然在指数维度加总问题上存在异议,但满足了大部分公理的要求,且测量结果更稳健。

    2014年01期 v.28;No.236 2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下载次数:26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0 ] |[阅读次数:181 ]

财政金融

  • 养老保险与公共财政领域的代际负担——四种测量模型

    王作宝;

    以现收现付为例介绍"政府总财政平衡"、"养老金负债净额"、"代际核算"、"隐性税收"四种模型的基本内涵,以及测量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体系或财政体系收支平衡的影响,认为社会养老保险必然出现代际不公平,人口老龄化对代际负担的影响测量复杂,代际公平应成为研究人口老龄化影响、评价养老保险长期发展的关键。

    2014年01期 v.28;No.236 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86 ]
  • 城镇化、经济增长与保险业发展

    王新军;吴建华;张颖;

    基于VAR模型讨论中国城镇化、经济增长与保险业发展三者的关系,结果显示,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增长对保险业发展具有长期的正向效应。从长期看,经济增长、城镇化率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有一个相对滞后效应。

    2014年01期 v.28;No.236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65 ]
  • 投资者情绪、股票错误估值与上市公司投资

    蒋玉梅;

    以剩余收益估值模型衡量股票错误估值程度,基于公司层面测度投资者情绪,利用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检验投资投资者情绪如何通过证券市场传导到上市公司从而影响其实际投资行为。实证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主要通过直接的迎合渠道而非间接的股权融资渠道影响上市公司投资行为,且公司投资在迎合渠道上表现出对投资者情绪的"反迎合机制",此外不同特征的公司其投资对投资者情绪的敏感度存在横截面差异。

    2014年01期 v.28;No.236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下载次数:10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157 ]
  • 我国商品期货价格指数与宏观经济指标关系的实证研究

    冯科;李昕昕;

    通过考察我国商品期货价格指数与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发现商品期货价格指数对物价、国内生产总值、利率、人民币汇率均有明显的引导作用和直接影响,并且能够领先CPI指标约5~7个月。商品期货价格指数作为CPI的先行指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2014年01期 v.28;No.236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下载次数:7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58 ]

企业管理

  • 政治关联影响企业上交的排污费吗——基于重点环境监控企业的经验证据

    姚圣;程娜;

    排污费是政府为保护环境、维护社会利益而制定的重要控制措施,但是很多企业通过建立政治关联降低上缴排污费。基于企业寻租理论及可持续发展理论,通过对我国重点环境监控的上市公司有关政治关联背景的高管人员的研究发现,政治关联会对企业获得政府环境优惠政策产生影响,并且与排污费成负向相关关系。监管部门应建立健全环境监管机制,限制有政治关联背景人员的行为,在选定政策免征时制定完善的规则。

    2014年01期 v.28;No.236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下载次数:5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90 ]
  •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趋同:羊群效应抑或是监管诱导

    梁涛;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趋同是羊群效应、外部监管制度诱导下银行规避行为与企业投资"潮涌现象"共同作用的结果。理财产品趋同对传统银行信用创造机制产生巨大的替代效应,关联交易问题突出,极大地增加了投资风险以及市场系统性风险。监管体制应由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过渡,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控制系统性风险;同时,采取政策引导理财产品差异化。

    2014年01期 v.28;No.236 62-6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下载次数:6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98 ]
  •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及信息披露:现状及改进建议

    戴文涛;纳鹏杰;

    充分有效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有效运行、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优化的重要保证。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及信息披露现状看,普遍存在披露质量不高、评价结论流于形式、缺少实质性内容等问题,主要原因是相关规范性文件实际操作性、强制性、评价主体独立性较弱。政府监管部门应制定明确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加强法律监督和监管,完善相关规定,充分发挥政府监管部门、非盈利性机构等外部评价主体的作用。

    2014年01期 v.28;No.236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K]
    [下载次数:2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1 ] |[阅读次数:192 ]

产业经济

  • 腐败治理对房价的抑制效应研究

    胡育蓉;

    抑制过快的房价上涨是中国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之一。腐败治理不仅可以抑制腐败推高房价的灰色收入效应和市场势力效应,而且对房价有直接抑制效应。构建房地产价格计算模型,利用2002—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在全国和区域层面分别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腐败治理对房价的抑制效果显著,其中东部、中部地区效果更为显著。

    2014年01期 v.28;No.236 7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5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52 ]
  • 我国金融业空间集聚的区域分异及其特征——基于非线性傅立叶单位根检验的分析

    纪玉俊;周素娟;

    金融业集聚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对我国31个省份1978—2011年金融业区位商进行非线性傅立叶单位根检验,将检验结果与区位商均值相结合,分东、中、西三地区对金融业空间集聚的区域分异及其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集聚水平要高于中、西部地区,各省份的金融业集聚水平大体呈橄榄形分布,同时,三地区大部分省份金融业集聚的单位根检验结果都体现出不稳定特征,说明我国金融业的空间集聚格局一直处于不断调整之中,而这种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

    2014年01期 v.28;No.236 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54 ]
  • 金融发展对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溢出效应——基于出口复杂度算法的实证研究

    李华敏;黄娟;刘惠;

    基于服务贸易出口复杂度的算法,选取中国2000—2012年相关数据,分析金融发展对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短期内,金融发展对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没有影响,不存在溢出效应;长期内,金融发展能显著促进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优化,但其溢出效应具有滞后性;金融发展对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存在单向因果关系,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不会影响金融发展。基于此,实现中国金融业发展对服务贸易出口结构长期可持续溢出效应,应完善金融体系,做大做强金融业;合理引导金融机构贷款投放,加大信贷支持;推进多层次资金市场,拓宽投融资渠道。

    2014年01期 v.28;No.236 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0K]
    [下载次数:6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59 ]
  • 首都经济圈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来自1978年至2012年省际数据的实证研究

    王喆;

    选取1978—2012年的有关数据,采用ADF平稳性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的计量方法,研究金融发展对首都经济圈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效果。结果发现:供给领先型的金融发展模式主导和影响首都经济圈的产业结构调整。但是,金融对首都经济圈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效应尚未完全释放,金融领域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成为影响和制约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的主要因素。因此,金融支持首都经济圈产业升级的政策着力点是,推动区域金融协调合作、提升金融市场的容量与层次、发展政府主导的产业投资基金、加快区域金融创新步伐、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等。

    2014年01期 v.28;No.236 9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2K]
    [下载次数:6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209 ]
  • 下载本期数据